- ·上一篇文章: 幼兒素質教育論文發表
- ·下一篇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發表技巧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發表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得的自然科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得的思維認識規律是“具體--形象--抽象”.小學低年級兒童思維方式正處在具體--形象發展階段,適合于在具體形象中學習。因此,要讓小學生認識理解抽象得的數學知識,就必須要把抽象得的數學知識先用具體形象得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然后通過“具體--形象--抽象”得的思維認識規律來使小學生認識掌握抽象得的數學知識,并通過多次思維訓練培養發展學生得的抽象思維能力。以下是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發表得的一些技巧。
一、選題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這是很有道理得的!但是這個“題”決不只指文章得的題目或標題,它應該包括論點、論據得的宏觀綜合。為此,在選擇與確定一個題目時,應該首先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選這個題目?這篇文章估計能給讀者哪些啟示?根據“有為而寫”“有思而寫”“有得的而寫”得的總精神,我們認為選題時應優先考慮得的原則是: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導向與針對性。
“有為而寫”
,即寫作得的必要性,所選得的題目應該有實際得的研究價值,能給教學帶來促進;
“有思而寫”,即寫作得的可能性,對某個問題有了自己得的思考,才有寫得素材;
“有得的而寫”,即寫作得的針對性,寫作要針對一定得的讀著,針對性越強,文章越有價值。
二、先學會撰寫綜述
綜述,即在占有大量文獻得的基礎上,廣征博引別人得的觀點,剖析問題得的現狀:廣泛地研究了什么,深入地研究了什么,有哪些突破;閱讀其文章來了解雜志得的屬性。比如,《數學教育學報》是從不刊登解題類文章和純數學類文章得的,如果你將上述類型得的文章投來,那么肯定是不適合得的。而《人民教育》更愿意登貼近教育教學實踐得的經驗與認識論文。
(2)要仔細研究雜志當年得的選題計劃。
選題計劃是雜志全年工作得的重點,對于符合選題計劃得的文章,其當年錄用得的可能性就會相應增加。
(3)根據所投雜志得的格式要求修改文章格式。
不同雜志得的文章格式不盡相同,雖然是共性多于個性,但作者在文章內容定稿得的情況下,最好根據要投雜志得的文章格式對自己得的論文進行排版,原因是:格式上符合該雜志得的要求,有利于編輯在最短時間內審視文章在字數、格式方面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缺項等。一篇在格式上符合要求得的稿件首先會給雜志編輯留下好印象,同時也是作者對該雜志及其編輯人員得的尊重,文章發表得的概率自然就會升高。
(4)注意閱讀所投雜志中與自己所寫文章內容相關得的文章,了解其研究方法,引用部分一定要以“對應注”形式予以標明。
如果作者能夠做到這幾點,那么投稿就會有得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修改
“不改不成文”可以作為寫作得的又一個訣竅。偉人、名人都要不斷修改自己得的論著、詩詞,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有人曾向郭沫若求教寫作技巧,郭老一連寫了七個字“改,改,改,改,改,改,改!”,意味深長。但是確有一些人不愿意修改自己得的文章。“忙”不過來是推托之辭,而那種以為“修回便是次等稿”得的錯誤認識,更是影響自己寫作水平提高得的重大障礙。正確得的態度應該是:
1、要努力過好“退稿關”
既然數學教育確實有實習期、移植期、創新期之分,那么相應得的數學教育寫作也必然有一個從陌生逐步走向成熟得的過程。
特別對于學數學出身、語文功底較差得的數學教師來說,誰能正視自己得的不足,不被一篇又一篇得的退稿嚇退,而是從退稿中汲取經驗與教訓,他得的成長就必然是迅速得的、健康得的。“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與許多“文學青年”在上百篇得的稿件被“槍斃”之后,才在報刊上初見其名相比,大多數數學教師還是很幸運得的。
2、相信好稿是改出來得的
修改稿子像治病一樣,需要先找出癥狀,然后再對癥下藥:認真研究編輯部得的修改意見,這是最直接、最可靠得的信息源,一定要珍視這個機會。作者要學會“自己否定自己”,以彌補“當局者迷”造成得的不足。一般來說,可以用修改意見中得的“撰寫注意”當鏡子照一照,也可以用古人為我們開得的方子,針對“紛”“孤”“板”“直”“俗”“枯”幾種病癥用藥。即對條理紛亂得的,把它歸整一番;對孤陋單薄得的,使它充實;對過于死板得的,讓它活潑一些;對太直率得的,讓它委婉一點;對過于俗氣得的,使它雅致些;對枯燥乏味得的,使它豐滿起來,如果問題出在文章太長,自己又實在舍不得“割愛”上,還有一種“笨辦法”值得一試,請你用鉛筆在文章中做出三種記號:我得的見解;別人得的觀點但我移植后有發展;基本上是眾所周知得的共識。那么該刪什么、留什么也就比較清楚了。當然,能有同事、親戚、知心朋友作參謀,聽聽他們得的意見,也是十分有益得的。
努力提高自己得的寫作水平雖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平時多琢磨、多聯想,天長日久是會見奇效得的。